【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现代教育管理
主办:辽宁教育研究院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ISSN:1674-5485
CN:21-1570/G4
影响因子:1.435626
被引频次:70626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传统剪纸融入现代教育探究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图案,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节庆民俗活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图案,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等多重社会价值。 一、中国剪纸的现状 (一)从业者年龄老,人数少 民间剪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久的发展中,剪纸一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06年5月,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剪纸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这种被重视的背后,是传统剪纸技艺却面临着从业者日益减少的尴尬局面。随着摄影、摄像等电子影像作品的普遍使用,尤其是新媒体的迅速传播,传统民间技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不再,年轻人不再青睐于传统的刀剪和烦琐的劳作,剪纸艺术的传承者急剧减少,剪纸艺术成为了一种小众的艺术。目前活跃的剪纸艺人大多年龄偏高,剪纸艺术的传承面临断层危机,即从业者整体年龄偏老,人数越来越少。 (二)表现手法单一,受众急需拓展 传统剪纸大多存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单一的问题。传统的剪纸多以吉祥如意、节庆民俗、历史人物故事等为题材,许多图案代代相传,缺少新意,难以吸引年轻人群体的关注。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分离于其所处社会环境独立存在,任何文化和技艺都应该将自身融入其所处时代环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断充实自己,在新的时代找准自己新的价值新的定位。剪纸艺术也应该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将题材扩展,应用于更宽泛的领域。为将剪纸艺术传承和普及,就务必要在其未消失之前找到一定数量的传承人。而中小学生,在年龄、接受能力、创新能力、人群数量等方面,都是最适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选。将剪纸带入中小学课堂,既能丰富美育教育,也能传承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三)民众希望了解,剪纸仍有市场 为了解剪纸艺术在都市的认知度状况,笔者通过在上海徐家汇地区发放调查问卷和借助互联网随机调查取得500份样本。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2%的民众相对了解剪纸的寓意及历史,余下68%都对剪纸艺术一知半解或不太了解;88%的人表明在生活中接触不到剪纸。但86%的人表示喜欢剪纸的图案或寓意,愿意购买剪纸作品或其延伸的副产品;也有85%的人表示愿意学习或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学习剪纸艺术。这表明,剪纸有着广泛的认知度,受到大部分国人的喜爱,只是没有好的途径接触剪纸,导致了解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将剪纸发展继承下去,无论对剪纸本身还是社会需求,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剪纸融入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这种既简单又好看还有“中国味”的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回归现实,培养孩子兴趣 剪纸作为传统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更多更丰富的娱乐产品和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民众价值观念、精神信仰、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改变,或者说传统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艺术的生存延续必然受到影响和冲击。而剪纸的题材却还停留在过去的农村生活和民俗题材,导致了剪纸一度被人忽视,认为剪纸就是老旧的艺术。 (二)激发学生动手热情,把剪纸引入课堂 首先要开展欣赏教育。如欣赏窗花课,选择精美漂亮的窗花贴在本班活动室的窗上,教学生欣赏班级内窗花范例的数种(如层次分明的单色窗花、衬底色的窗花、嵌色的窗花),从培养观察力开始,引导学生愿意动手亲自制作。老师亦可以亲自表演现场剪纸,让学生看到一张普通的纸在一把剪刀下的精彩变化。 其次,开展动手剪纸的训练。可以将现代元素融于剪纸教学中,教授青少年剪刻他们最熟悉的高楼大厦或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引起青少年的兴趣,领他们入门,引导他们爱上剪纸,愿意学习更多知识,进而一点点向他们讲解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将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电教优势,把《现代绘画形式与技巧》《现代雕塑》《现代设计》等前卫艺术展现给学生,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三)剪纸课程的延伸,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剪纸课程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剪纸课程的延伸就显得很有必要。利用剪纸课程开展的机会,如,开展剪纸故事或话剧的表演,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想象力、创造力,将剪纸课堂搞得活泼有趣;举办剪纸藏书票讲座,让学生创作剪纸藏书票,让他们把自己创作的剪纸藏书票 ,贴在书本的扉页上,搞专题展览,激发学生“爱读书,爱护书”的热情。 将剪纸与几何数学结合教学,是另一个大胆尝试。数学中许多轴对称图形,或多面的几何体,复杂难懂,仅凭书本上绘制的二维图形和老师的讲述,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很难有直观清晰的认识。通过动手,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轴对称图形是如何产生、多面体是如何拼接而成,甚至许多复杂的几何题在折叠和绘画后会直接得出答案。 总之,剪纸艺术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良好手段,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三、剪纸艺术的学以致用 剪纸的生命力还在于其实用性。剪纸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后,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帮助?剪纸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这些将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推广效果。 (一)以传统形式走出国门 中国传统剪纸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形式,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赞誉。朱曼华老师身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就是将剪纸带出国门的先锋。朱老师曾在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北京、上海、广东、烟台等地举办朱曼华剪纸展和剪纸艺术交流。作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笔者于2015年8月拜访朱老师,她强调,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相当优秀,许多外国人都很仰慕中国文化,剪纸在欧美等国家很受欢迎,也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剪纸是一门寓意极深、极有中国特色的、对手工艺要求很高的艺术,它以最传统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而在将来,剪纸艺术在中小学普及后,剪纸的基石会更加坚固。但若向将剪纸艺术直接以传统的形式带出国门,就必须有更精湛的技艺。这就需要我们注重人才,选拔苗子,重点培养,以点带面。使中国传统剪纸在国际社会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在艺术品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二)扩展题材,丰富内涵,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艺 传统剪纸虽然可以直接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国门,但其是否可以融入国际主流文化中,能否被世界文化所普遍接受,而不是当作一种独立的中国艺术看待,又是一个新的值得思考的话题。在中国剪纸走进西方文化圈的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外国人只能看到镂空精美的图画,却无法看懂其中深远美好的内涵,他们相比福禄寿三仙,更喜欢剪纸的耶稣图像。同时,剪纸课程即使是在未来的青少年中普及,也不能使人人成为艺术大家。剪纸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提高美术修养,将其运用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学以致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青少年的优势是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他们的知识涉猎广泛。这将有利于剪纸的创新——无论是剪纸艺术本身的创新还是将剪纸融入社会和生活中。若想要将剪纸融入社会,就需要一种载体来承接剪纸,这种载体可以是公益组织徽标,可以是时尚产品Logo。通过这种形式,剪纸艺术借船出海,中国艺术将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真正被国际所接受。而这一想法也是有先例的:肯德基就曾将剪纸形式融入其海报广告中,这不仅丰富了其品牌形式,这种将中国本土文化的植入西方品牌的做法也会使产品容易被中国百姓所接受,打开中国市场,产生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中国剪纸可以通过美育教育,走进课堂,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借助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融入现代元素,学以致用,走出国门,让中国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网址: http://www.xdjyglzz.cn/qikandaodu/2020/0818/418.html


上一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引入高校
下一篇:基于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对策探究